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日軍占領武漢。日本侵略者卻低估了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也低估了武漢和武漢周邊四省砥柱中流、挽狂瀾于既倒的作用。事實證明,經過中國軍隊的頑強作戰,讓這一設想基本實現,武漢保衛戰堅持到當年10月底,極大消耗了敵軍,為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贏得寶貴時間?!驹敿殹?/p>
1939年5月1日,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為解除國民革命軍對平漢線交通的威脅,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師團和騎兵第二、第四旅團等,向隨縣、棗陽地區進攻。為牽制和阻擊日軍進攻,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所屬部隊編為左、右兩個集團軍和江防守軍進行防御,并實行反擊。戰至23日,第五戰區部隊先后收復棗陽、隨縣。日軍退回鐘祥、應山,恢復戰前態勢,會戰宣告結束?!驹敿殹?/p>
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于1940年5月初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日軍雖占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余人 。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驹敿殹?/p>
宜昌戰役指的是1941年(民國三十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6戰區部隊圍攻湖北省宜昌市日軍的進攻戰役。9月30日,各部開始進攻。至10月2日,攻克宜昌外圍日軍陣地,縮小包圍圈。3日夜,各部完成了對宜昌的包圍,隨后發起攻擊,給日軍以重大打擊。10日,第9師組織突擊隊突入城內,日軍施放毒氣,并以飛機轟炸,突擊隊被迫撤出。11日,日軍增援部隊逼近,第6戰區停止攻勢,撤離戰場?!驹敿殹?/p>
鄂西會戰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軍為打擊中國第六戰區部隊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日本機動利用兵力,用各個擊破的戰術重創中國軍隊第六戰區的第29集團軍,第10集團軍和江防軍,將掠獲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會戰歷時月余,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驹敿殹?/p>